崇福寺,地处朔州市朔城区北侧,历经千年风霜洗礼,依然保存完好。它是我国现存的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古建筑艺术殿堂。我国古建力求每根柱子垂直稳固,以保建筑安全,而崇福寺弥陀殿却能打破常规,“断柱负重”近千年依然安然无恙,这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。千年的时光,对于这座古寺而言仿佛弹指之间。任时间流淌,其仍稳稳屹立在朔州大地上。漫步其间,人世间的一切嗔痴怒念都随风散尽。

崇福寺从唐代踏步而来

崇福古寺从唐代踏步而来,兴盛于辽金时期。该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(公元665年)。金熙宗皇统三年(公元1143年)建弥陀殿,金代又建观音殿。

整座寺院坐北朝南,为五进院落,主要有山门、天王殿、钟楼、鼓楼、千佛阁、文殊堂、地藏殿、三宝殿、弥陀殿、观音阁等建筑,布局严谨,构造壮观,肃穆庄严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三大佛寺之一、“山西十大最美文物景观”之一,被誉为“金代艺术宝库”。

2009年建设的由马邑博物馆、尉迟敬德庙、大戏台、历史画轴、石刻等组成的集建筑、文物、雕塑、壁画、书法等于一体的崇福广场,与千年古刹崇福寺隔街辉映。崇福寺景区集中展示了马邑历史文化,成了为游客提供文化教育和祈福休闲的景观群。

“断柱负重”近千年安然无恙

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,为寺院的精华所在,堪称“金代最牛”,是“山西十大最美古建筑”之一。

我国古建力求每根柱子垂直稳固,以保建筑安全。弥陀殿却打破常规,采用减柱和移柱法,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大胆创新。“断柱负重”能够近千年安然无恙,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。

弥陀殿内有一周金柱,四根金角柱近6米高,柱径偏瘦,柱头径40厘米,柱底径49厘米。上世纪末,古建专家对该殿修缮前发现,柱身上半部微显折弯,当时只以为是基础沉陷、殿身整体后倾而造成,拆卸时才发现,这四根金角柱上部腰间因四向袱枋卯洞交错叠置,已将柱身挖空,故于卯洞处将柱身截为两段,上下对接负重。

一般而言,我国古建筑都借助柱网格局和间架结构来完成力的传递。各个古建筑的柱网之间,要求下面有柱脚榫与柱础对应稳定,柱身有墙体护持,柱头之间有阑额、普柏枋绕周相系,才能形成基本稳定的柱网框架。唯崇福寺一反常态,堪称奇迹。弥陀殿的柱子没有榫卯相系,也没有铁箍束固,神奇地存世近千年,可谓我国唯一的奇构。

 

弥陀殿“五绝”享誉中外

除了建筑方式上的奇绝,弥陀殿的琉璃脊饰、华册巨匾、雕花窗棂、精美壁画、塑像背光被誉为“五绝”,享誉海内外。

  殿前檐正中高悬着高4.2米、宽2.7米的“弥陀殿”竖匾,是辽金时期最大的华册式牌匾。殿内塑像分布在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。其中,主像的背光屏为编条泥壁,图案呈草叶纹,边沿是焰光,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、最特别、最精致、最完美的唯一一块。环顾四壁,皆存金代壁画,约有321平方米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、画工精细,是不可多得的金代佛传水陆画卷。隔扇门窗也是一绝。这些雕琢得玲珑古朴的窗棂,镂刻着钱纹、雪花纹、菱花纹等图案,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金代雕花棂窗,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。殿顶殿脊上有两个形制相同的琉璃武士,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,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,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。两个高大的鸱吻矗立于正脊之上,为金代原物,是我国辽金建筑中最高、最大的,其工艺精湛、色彩艳丽,堪称上乘佳品。

 

借老城发展东风再现魅力

崇福寺是朔州市朔城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宝藏,发展至今,已成为朔州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朔州市加强对朔州老城的保护开发,意在彰显厚重独特的文化,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除了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,崇福寺景区还是朔州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。朔州市第五届昭君文旅系列活动、朔州市美食推介活动等先后在崇福寺广场举行。

朔州市提出打造右玉红色文化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、广武长城、西口古道、安太堡露天煤矿、峙峪猎马人、崇福寺、金沙滩、神头湿地、玉龙赛马“十张文旅名片”。借势文旅发展的东风,崇福寺这座从唐代踏步而来的千年古刹正焕发着勃勃生机,吸引着中外游客一探寺中的奇绝和奥秘。

 


 

内容来源丨山西青年报

首页    朔走就走    朔州崇福寺的千年断柱负重

朔州崇福寺的千年断柱负重

浏览量:0
收藏
创建时间:2023-09-13 09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