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漯南宫阙尽,一塔挂青天。”这是清代学者顾炎武吟颂应县木塔的诗句。

远望莽莽恒岳之阴,悠悠桑干河之阳,一座擎天巨塔拔地升起,屹立于广袤的浅滩之中。见证近千年的风云变幻、云蒸霞蔚,伴着荻花雁阵、萍水蛙鸣的塞外佳景,木塔从历史深处而来,历经烽火战乱、地震炮击后巍然不倒,成为闻名古今、超越时空的木构神品。

 

仰观古塔风韵,倾听动人乐声。由山西省艺术研究院戏剧曲艺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李成丽作词,国家一级作曲、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王京荣作曲,山西籍青年歌唱家张红丽倾情演唱的歌曲《千古一塔》,以厚重沧桑的主基调,宏大辽阔的历史视野,将应县木塔这座千年雄塔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,赋予其音乐灵魂。

歌曲《千古一塔》开篇首句:“阅尽了多少星移斗转,看惯了多少沧海桑田;经历了多少烽火战乱,慰藉了多少生灵达彼岸。”

歌曲将应县木塔置于历史长河的宏大语境下,作为时光岁月的见证者,战乱烽火的亲历者,应县木塔仿佛是一个时间符号,定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。作为佛教圣塔,又饱含人文关怀,成为多少人的心灵慰藉。

“千年木塔,你那风铃儿啊,风铃儿响不断,木塔千年,你巍然屹立,麻燕舞蹁跹。”此两句让听众身临其境,感受这座木塔千年来所经历的平淡岁月与波澜起伏,雀燕围绕相伴,风铃的声音更显寂静庄严。

“和合之塔,神工无限,永镇金城,百尺开莲;世界之最,天下奇观,巧技精工,世代相传。”随着歌曲的深入演绎,对应县木塔的诉说和赞美渐入佳境。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,八角形制、飞檐高耸、雕塑威严、壁画精美,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以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,造就了这座有着传奇色彩的宝塔。

虽然匠人无名,作品却是不朽。高超绝伦的木构艺术,使应县木塔成为我国现存最古老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,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,世界木构建筑的典范,堪称华夏第一,举世无双。

 

歌曲《千古一塔》下阙娓娓道来,表达了木塔成为人们心中寄托的真情实感。

“阅尽了多少离合悲欢,看惯了多少百态人间;经历了多少世事变幻,抚平了多少褶皱化笑颜。”

千年的风雨,有多少悲欢离合淹没在岁月的烟尘之中。我们无法知晓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天空下的故事,但古塔见证了多少匍匐在塔中佛像下的身影,听过多少有关悲喜的诉说,也抚平了多少人的满面愁容。

“千年木塔,那舍利宝卷啊,佛光长相伴,木塔千年,你巍然屹立,居高望远。”

从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,就能看出这座塔的不凡,据载塔中供奉的是佛教的圣物——佛牙舍利。千年中舍利珍藏、佛光相伴,让这座塔更增光华。

歌曲《千古一塔》收于对木塔的由衷赞美,还有创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祈愿祝福,令听者动容,为创作者的胸怀和仁心击节赞叹。

“无钉无铆,峻极释迦,思成天成,法华陡现,櫜弓卧鼓,韬戈卷甲,玉帛天下,随心所愿。”

正如前两句歌词所述,应县木塔结构工艺十分先进,构件间全部以榫卯连结,不用一铁一钉,造型完美,而且具有极好的整体性,正因为科学奇特的设计,应县木塔才能久历沧桑而不摧。塔中明永乐皇帝朱棣“峻极神工”匾立意冷峻高远,笔势神采傲拨,与这座塔相映成辉。

 

惟愿世上再无兵戈纷争,古塔所见证都将是幸福和平,是歌曲《千古一塔》创作者的美好愿望,更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。

回味全歌,应县《千古一塔》词曲俱佳,是一首立意高远的大歌,演唱者张红丽声线厚重,将应县木塔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充分表达。

听一曲《千古一塔》,依稀可见那个应县木塔诞生的时代,金戈铁马气势雄浑的契丹辽国,不知名的建筑师和匠人在这片土地上极尽巧思、挥汗如雨,造就了这宏伟隽永的文化遗产。时光飞逝、斗转星移,如今只有耸立在荻花蒲草水源沱上的这座宝塔,傲视古今,阅尽人间磨难,依垂天之云,依然大气磅礴。

 


 

内容来源丨山西省原创音乐促进会

首页    朔走就走    《千古一塔》颂千年古塔神韵 祈世间平和美好

《千古一塔》颂千年古塔神韵 祈世间平和美好

浏览量:0
收藏
创建时间:2022-07-14 17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