朔城,史称鄯阳、马邑等。衙门的规制和机构属县级单位,故县城不大,人口不多,兼因长期处于边疆之地,诸多古迹存留在县志的苦涩文字和老百姓口口相传之中。

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挖掘名人名胜名迹,揭秘朔州文明密码。“朔州文旅云”特设魅力朔州栏目,囊括50集大型文化系列专题片,涉及我市文物古迹、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历史名人、自然风光、右玉精神等五个方面,让您穿越历史,品鉴马邑文化,感受历史之美。

 

净土寺,俗称北寺,始建于金代天会二年,僧善祥奉敕创造,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。

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在考察应县木塔时,发现了离木塔几百米处的一个大型寺庙群,近观细看之后,他惊叹不已,连连称赞,认证了应县的三件宝:

一为佛宫寺释迦塔,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,实属国之瑰宝,世之奇葩;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,构思精巧,妙微入神,玲珑细致,超类绝伦,是国宝一绝;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,“披头散发”,造型独特,雕工精美,全国罕见。

净土寺于金代天会二年(公元1124年),据清代《应州志》载,净土寺由僧善祥奉敕创造,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。大定二十四年(1184年)重建,寺坐北朝南,该寺原有山门、舍利塔、天王殿、钟鼓楼、东西配殿、大雄宝殿、后殿、藏经楼等。现仅存大雄宝殿和配殿。净土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东北隅,俗称北寺,是我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整体布局

被毁之前的净土寺,全寺建筑分布在东西两轴线上。西轴南端为山门,其后正中有金代舍利塔,十米高,五层八角串珠顶,塔身正中刻莲花盆,塔的下身刻陀罗尼经文,并有‘(重)熙九年岁次庚辰八月’字样。塔北是天王殿,殿的东西各有钟鼓楼一座,还有东西配殿。北端是大雄宝殿,后面是法堂。东轴线南端是禅堂,禅堂北院有东西配房,正中为5间念佛堂。念佛堂背后一小院为藏经楼。藏经楼院内还有东西厢房。

 

大雄宝殿

大雄宝殿为金代原构,面阔进深各三间,长15米,宽12米,平面略成方形,斗拱疏朗,尚可看出金代建筑风貌。单檐歇山顶,上覆筒、板瓦,檐头镶绿色琉璃瓦,坡度较平缓。整个殿宇秀丽雄伟,是典型的金代建筑。殿内有清代壁画,内容为佛,菩萨,弟子等,构图和技法具有民间的传统画风。

 

天花藻井

藻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室内天花的一种装饰性处理手法,多做成方形、多边形或圆形。宫殿或寺庙殿宇中多做成斗八藻井,藻井上装饰各种花纹、雕刻或彩画。

净土寺大雄宝殿内的天花藻井和天宫楼阁,是小木作的经典之作。藻井四面金龙盘绕,造型美观,构图精细,称为八门九星之天宫楼阁,全为木质雕刻,突显出熟练的手法和高超的技巧。在复斗形的天花板上,以房梁分为九个格,即九个藻井,每个藻井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心,呈八角形,雕刻精细,色泽华丽,是罕见的金代珍品。当心间的藻井最大,藻井下饰以天宫楼阁,九星中间雕有两条金龙,须眉神动,气势磅礴。

 

面阔3间或5间的建筑大多只在明间正中使用一个藻井,净土寺大殿的藻井却布满了3间殿宇的全部天花,明间为斗八藻井,正中金龙盘绕,气势磅礴。另外八个藻井则成八角、正六、长六角、菱形等。大雄宝殿的天花藻井,又叫“天宫楼阁”,构造精美,雕工巧细。

整个藻井设计巧妙,布局严谨,造型美观,为金代精致的建筑模型和工艺美术品,是研究金代建筑规制和造型的实物资料。

 

辽代石狮

在大雄宝殿里的后墙根,可看到净土寺的另一宝——辽代石狮。此物原在山门前,头部酷似“猿人”,梁思成先生考证是辽代文物。“文革”时,这对石狮被人捣毁了面部,埋入土中,前几年才挖出来,存放于此。

石狮不高,约1米左右,虽脸部全毁,但仍能看出果真“披头散发”,非同寻常。  

在岁月变迁中能完整保留下的古迹鲜有,但它得以保存的部分却因沧桑而动人。

纵然当年的寺庙群已不复存在,只剩大雄宝殿,但其内金碧辉煌的天宫楼阁完好无损,梁思成当年赞叹不已的那对石狮仍然坚强地驻守在庙内。

 

 


 

内容来源丨朔州文旅云

首页    景点介绍    晴云舒亦卷,净土尤净心——“国宝一绝”净土寺

晴云舒亦卷,净土尤净心——“国宝一绝”净土寺

浏览量:0
收藏
创建时间:2022-04-19 09:37